|
|

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需强化效能思想-乐鱼电竞

作者:翟雪松 发布时间:2023.11.27
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民族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需要通过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来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教育部等六部门在《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中明确,到2025年基本形成结构优化、集约高效、安全可靠的教育新型基础设施体系。效能思想在教育新基建中居于关键位置。近年来,信息化在高等教育教、学、管、评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取得显著成效,但也存在“盲投入”和“追热点”等问题。以效能思想为核心完善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体系,有助于决策者对信息化投入方式、力度和资源配比作出科学判断。

突破发展瓶颈,当前的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需强化效能思想。近年来,各省市及高校组织开展了信息化治理能力的评价研究,对高校信息化基础建设及教学应用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迭代,及与教育场景融合的不断深入,现有评价方式无力满足以效能思想为核心的发展要求。因为评价缺乏“投入—产出”视角,所以高校无法通过评价审视各信息化投入单元的治理效能转化水平。现有的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大多以投入体量为主要计量标准。但是,我国高校类型多样,教育信息化发展水平不尽相同。因此,各高校教育信息化投入的差异较大,以投入体量为判断依据,容易导致盲目跟从等现象,导致“投入—产出”低效。

重视“两个统一”,构建以效能思想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体系。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需做到教育信息化资源分配机制与产出效能相统一,信息化发展战略与学校发展定位相统一。高校可利用数据包络分析等“投入—产出”效能计算方法,结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实际情况,筛选和优化模型,从中计算出各高校在各投入指标和建设规模上的合理性,突破以基础设施建设为导向的传统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让高校决策者明白信息化建设“投多少”“怎么投”。

优化效能算法,建设全国性的高校信息化能力发展评价平台。实现高效的数字化赋能,要依靠信息化手段建设大数据平台以便实施长效治理。通过对各高校常态化的数据采集,可以实现高校自身纵向的效能比较,也能通过横向比对推荐与其发展目标和水平近似的“标杆院校”。在纵横交错的面板数据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效能算法,不仅能实现自动化实时诊断干预,更能为未来信息能力的政策仿真做好数据、模型等方面的支持。

信息化治理能力是各高校转化科研成果、保障育人质量、提升社会服务等方面的重要力量。完善和优化以效能思想为核心的高校信息化治理能力评价体系,不仅是促进信息化服务效能发展,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路径,还是回归教育本质,不忘初心,建设科教兴国伟大事业的重要体现。

(翟雪松,博士,研究员,浙江大学教育学院科学教育学位点负责人,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教育应用。)

《中国民族教育》2023年第11期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