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建构选育体系造就更多拔尖创新人才-乐鱼电竞

作者:徐雷 发布时间:2024.01.08
中国教育报

■走在教育强国大路上·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是教育强国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复旦大学在建设“第一个复旦”的征程中,始终把选拔、培育、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作为学校的重要使命,把建构高质量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发挥教育龙头引领作用的关键任务。

复旦大学是教育部首批“拔尖计划”试点高校,设有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基础医学、哲学、中文、历史、经济、药学、计算机等11个“拔尖计划”2.0基地。多年来,学校努力解答“钱学森之问”,积极推进拔尖创新人才选育的首创性改革,系统探索符合基础学科特点的人才选育体系,逐渐实现了“一人一策”的拔尖创新人才个性化培养,构建了“高开放、高挑战、自主闯关式”的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新范式、教育管理新模式。

健全多样化人才选拔制度

纵观世界科技发展史,基础学科的突破对于众多学科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支撑作用。提升基础学科生源质量,是造就高质量拔尖创新人才自主选育体系的必要条件。2015年起,学校在上海、浙江开展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招生。2020年,作为首批试点“强基计划”的高校,投入一流专业开展基础学科招生。2020年后,学校根据国家科技创新战略需求,主动做好学科专业动态调整,持续扩大基础学科本科招生规模。此外,学校为响应国家关于加强基础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的要求,于2019年实施了“数学英才试验班”计划,2023年实施了“物理英才班”“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等高水平人才选育项目。由此,多样化人才选拔体系基本形成,源源不断为学校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输送优质生源。

创设人才培养新范式

拔尖创新人才一定是在恰当的土壤和环境中茁壮成长起来的。学校确立“学校创造环境提供资源、学生主动冒尖自主闯关”的人才培养原则,探索优化培养模式,将兴趣驱动、使命感、敢于冒险、挑战卓越、问题意识、思辨能力等要素和特质整合到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中。

1998年,李政道先生设立“ 莙政基金”,学校在此基础上逐步建立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鼓励本科生在大学期间参与学术研究。2009年起,学校以“拔尖计划”1.0为契机,开展课堂教学改革和专业基础课教学团队建设;2015年启动“本科荣誉项目”,以高开放度的培养模式,促进优秀学生“冒尖”,以高挑战度的荣誉课程和科研实践,汇聚优师育英才。荣誉课程针对拔尖学生设计,强调学生深度研讨,教师在课堂中有机融入科学研究范式与科研实训方法,引导并启发学生以基础知识挑战前沿问题,申报2020年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荣誉课程入选率达到100%。荣誉课程相关教材已出版80多部,其中《原子物理学》和《博弈论》分获首届“全国优秀教材一等奖”和“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科研实践依托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该计划自1998年至今共资助9000余名本科生开展了约7000个项目,许多优秀学生因此走上学术道路;2023年,从该计划中孵化遴选推荐的项目全部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学生基础研究项目。

解决综合性科学问题的首创性突破不是在某一学科内部孵化的,往往需要融合相关学科的方法与技术。学校重视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深入实施“2 x”本科培养体系,不断丰富拔尖创新人才跨学科发展路径,开设各类学程100余个,充分用好学科交叉“催化剂”,激发学生的跨学科学习热情。

建设引领性顶尖师资队伍

顶尖师资善于启迪青年学生心智,鼓励他们敢于提问猜想、勇于挑战难题,帮助他们提升学术品位,激发创新潜能,在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中至关重要。学校把握基础学科及重点领域人才培养特点,组织邀请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高层次人才作为首席教授,领衔包括11个“拔尖计划”2.0基地及“数学英才班”“物理英才班”“集成电路领军人才班”等人才培养项目和课程教材建设团队,积极延揽一批国际顶尖科学家和青年才俊为本科生、研究生授课,指导学生开展高水平学术研究。学校将“本科荣誉项目”从基础学科推广至文社理工医各学科,汇聚一批高水平师资投身本科教育教学。近年来,学校开设的荣誉课程中,以院士为代表的高水平师资授课占比为41%,超百位高水平师资指导过本科生学术研究项目。此外,学校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强化教书育人第一使命职责,在高级职称岗位聘任、高层次人才任期考核中,纳入多维度教育教学评估作为关键因素;学校激励各类人才投身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全过程,积极构建和打造教师教学荣誉体系。

改进学业评价方式

传统学业评价往往导致“唯gpa”“重分数轻素质”现象,限制学生创新意识与能力提升。拔尖创新人才往往具备较强的问题意识、思辨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学术潜力大,学习成绩也不低,因此需要针对创新力、钻研力、意志力、对学科的热爱程度等进行考查来综合评价学生。

学校积极改革拔尖创新人才学业评价体系,通过“本科荣誉项目”探索多元综合创新评价,采取闯关式设计和“荣誉课程 科创实践”的双线评价模式,在项目实施方案中设计了对荣誉课程、科研实践和各类绩点的综合评价要求,使部分学业成绩一般但学术潜能突出的学生也获得代表最高学业水平的乐鱼入口的荣誉证书。近年来,一大批优秀学生主动进入荣誉项目,在接受挑战和磨砺后,他们的创新潜力得到了激发,高水平学术成果不断涌现。据统计,近年获得乐鱼入口的荣誉证书的毕业生中,绩点不突出但具备科研潜力的学生约占25%。

强化人才早期选育机制

人才培养是一项长期工程,如果说本科阶段的培养主要是为投身基础研究打下扎实基础,那么高中阶段的学术志趣早发现、早跟踪、早培育则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种下“果树的种子”。学校不断推进大中衔接课程体系建设,加强中学阶段的专业知识储备,加强学科知识链条建设。学校于2013年起实施“中学生英才计划”,2018年起试点“步青”高中生学术见习体验营,目前已在江苏、浙江、上海的21所中学开展,培养中学生对一般学术规范和操作流程的感性认知。2021年以来,学校还陆续推出“周末学堂——复旦大学拔尖学科高中先修计划”和“走进数学”夏令营及周末拓展活动,依托学校11个“拔尖计划”2.0基地,精心开设一批有利于中学、大学知识衔接的优质课程,构建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果树种子发芽生根”的生态链。

学校始终深入贯彻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的总要求,以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持续加强基础学科、新兴学科、交叉学科人才培养,全面造就拔尖创新人才自主选育体系,着力培育既怀揣理想主义,又具备解决重大科学、社会问题能力的拔尖创新人才,为涌现出一批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意识、慧眼雄心与远见卓识的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家、医学科学家与科学工程师构建战略人才梯队,为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提供关键支撑。

(作者系复旦大学副校长)

《中国教育报》2024年01月08日第6版 

最新文章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